新闻资讯
非遗培训第一课《中国旗袍的服饰文化》开课
发布时间: 2016-09-09

首次培训课程,由服装学院博导刘瑜教授向各位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对中国旗袍的发展脉络,海派旗袍及海派文化和旗袍的海外发展这三点进行梳理和介绍,讲述中国旗袍的服饰文化。课程设置理念和目的是在这些学员们已有的技艺基础上,在设计和创作上能够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相结合进行创新,同时也提供给大家一个展示、分享各自手工技艺和传统美的平台,让外界对他们的技艺有更多的了解,使他们的作品经过创新改良后更加适应市场,获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刘瑜主要从事女性服饰形象研究,中西服饰形象比较研究和时尚媒体与传播研究,近几年担任中国旗袍文化史研究,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及女性服饰文化与形象展示等科研项目。本次非遗培训的学员大都是来自贵州各地的刺绣和蜡染技艺的传承人。 

 刘瑜老师讲课

      贵州学员带来的作品

学员课上互动  

在课程中,很多学员都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耐心地为她们一一解答。陈青,贵州黔南苗族人,作为《苗族服饰》州级传承人已有10年之久,已经有自己的龙里县苗之印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她希望将他们特有的苗族手工艺加以创新,更广泛地运用到服装产品中去。来自上海的张爱华女士,静安投资公司监事会主席,原静安区文化局局长,致力于刺绣编结工作,她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国的传统美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并将之发扬光大,同时各地相关政府应该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赋予他们作为传承人的荣誉感和一定的生活保障。吴花艳,来自贵州黔东南,资深绣娘,从江县马安刺绣一条街,听了刘瑜老师的课程后决定将她们特有的破线绣运用到旗袍的制作中。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与交流,每位学员都有一定的收获与启发,希望能将所学的知识与他们身怀的技艺融会贯通,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将中华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刘瑜老师与学员合影